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江苏最美人物 | 丁金平: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这个“兵书记”不简单!

现代快报讯(记者 曹德伟) “丁爷爷,这是我画的一幅全家福,里面的大太阳是您,我叫小太阳,希望长大之后也能像您一样,温暖他人。”日前,镇江丹阳市经济开发区高楼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丁金平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节目录制现场,村民杨浩的儿子“小太阳”送上意外惊喜——一幅手绘图。丁金平是远近闻名的“兵书记”,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凭着一股子干劲和啃硬骨头的军人作风致力发展,把高楼村从曾经的“土罐子”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社区人均收入从1994年的1500元增长到2020年的46000元,村集体收入从2万元增长到400万元。社区连续16年无一例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信访事件,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江苏省和谐社区。

△丁金平从“小太阳”手中接过画 


走上致富路,“空壳村”成富裕村

丁金平是土生土长的高楼人,1982年入伍,1985年退役后他选择回乡创业办厂,之后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创业能人,事业经营得红红火火。1994年,高楼村进行换届选举,村干部和村民们找到了丁金平,希望他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彼时的高楼村,是没人、没钱、没产业的“空壳村”。

△江苏最美人物录制现场


怀揣着“自己的家乡自己建设”的拼搏劲儿,30岁的丁金平成功当选为村支书。为一心一意带领高楼村脱贫致富,他毅然关闭了自家盈利颇丰的工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想一心一意把村子建设好。”

丁金平上任后干成了三件大事:修路、通水、建厂房。缺钱是高楼村前行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为筹集资金,他除了向上主动争取、向下发动村民集资外,还四处跑企业、搭桥梁,游说在外经商的社区能人捐款。没多久,高楼村通上了自来水,村中主干道由土路改成了水泥路。他还带领社区干部一起建园区、盖厂房,“筑巢引凤”来一批诸如尊龙光学、彤明高科、金鸿铜材等大企业,让闲置土地加速产生“黄金效益”。到2021年,已有40多家大小企业“落户”高楼,社区年集体收入达到700多万元,早已达到富裕村标准。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方美芳为丁金平颁发证书


“车间建到村,岗位送到家”。随着企业的不断入驻,村民由“农民”变成了“工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钱袋子”鼓了起来。

纾民困解民忧,办实事暖民心

认识丁金平的人都知道,他办公桌上有一本笔记本。翻开本子,里面满满当当记录着高楼亟需解决的大小事情,都是关乎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大民生”。“要尽自己所能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没有丁书记,就没有我们一家。”面对采访,村民杨浩激动地说道。2013年,他被查出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当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但是丁书记知道了,他为我四处奔走募捐,一个星期左右筹集到了近50万元治病,他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杨浩说。此后,丁书记还帮他找到了一份工作,让他的生活重见光明。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村民小史父母双亡,失去监护人的他曾一度被精神障碍所困,丁金平安排人带他治病、全天候看护。张剑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西安交通大学,可家庭经济困难的他一度险些弃学,丁金平主动联系其家人,资助了他大学四年的学费……

创新社会治理,首创“三个一”工作法

“在部队,我们是保家卫国的栋梁;在地方,我们是乡村治理的脊梁。”丁金平的笔记本上有这么一段话。高楼社区连续16年“零上访”,也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这一组“零”数据是丁金平最自豪的事,“一座堡垒、一张网格、一台大戏,‘三个一’工作法是我们的秘诀。”

△丁金平在社区议事


“三个一”社区治理工作法,即“筑强‘一座堡垒’,激发组织活力;织密‘一张网格’,促进治理创新;唱响‘一台大戏’,引领文明新风”,全面构建起以社区党委成员为核心、党小组长为骨干、党员为支撑的密切联系群众的网格。“没有不懂道理的群众,只有讲不清道理的干部,老百姓最讲感恩。”丁金平说,他认为对于老百姓的合理需求,要尽力满足到位,把事情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丁金平当选丹阳市劳动模范


从曾经的“贫困村”到现在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从没人、没钱、没产业的“空壳村”到远近闻名的“小康村”,高楼走出了一条有影响、能带动、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之路。“我刚进部队时上的第一堂党课,讲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那一刻起,我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的初心。从军营到社区,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尽最大能力让家乡人民增收致富。”丁金平说。

(编辑 谢静姝)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