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村民扛起“红伞”闯天下,成就“冰糖葫芦第一村”


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晓培)“买全国卖全国,一把红伞走天下”,这是江苏邳州市四王村村民口口相传的一句话,也是这个苏北小村庄从名不见经传到声名远扬的“秘诀”所在。

“红伞”是什么?村民们笑着解释道:“插满冰糖葫芦的把子,你看是不是红伞?”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个冰糖葫芦第一村,家家户户都会做冰糖葫芦,全国市场上近七成的冰糖葫芦都和这个村子有关。当地村民正是凭借这一把把“红伞”,过上了幸福甜蜜的小日子。

△ 竖立在村头的“冰糖葫芦第一村”牌子

老一辈北上南下,足迹遍布全国

走进邳州市四王村,冰糖葫芦是绝对的主角。村史馆、冰糖葫芦文化馆、冰糖葫芦展厅、山楂交易市场、广场上叫卖冰糖葫芦的雕像……各种和冰糖葫芦相关的文化元素遍布全村。

这个冰糖葫芦第一村的故事,还得从清光绪年间说起。相传四王村臧氏先祖臧春堂在清光绪年间学艺于京师,得冰糖葫芦制作技艺返乡,传授后人发家致富,至今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


△ 村广场上叫卖冰糖葫芦的雕像

“1982年,我背着一大袋山楂,扛着糖葫芦把子,从邳州坐船去镇江,那是我第一次出去闯。”村民李修刚今年68岁了,对自己第一次扛起“红伞”闯天下的记忆依然清晰。“当时的糖葫芦按个头大小,卖2毛、5毛一串。”李修刚说,在镇江火车站的广场上,一个小姑娘喊住了他,买了2毛钱一根的糖葫芦,让他激动了好久。“那是我卖出的第一根糖葫芦,很有成就感。”

李修刚介绍,大约用了一个月,他把当时背的一袋子山楂都卖完了,返回家里时,将挣得的300元交给父母,父母惊讶了。“都不敢相信,那时候一个老师的全年工资是168元,我一下子赚了他们两年的钱。”李修刚在家里简单修整后,又背着一大袋子山楂出发了。


△ 村史馆里有关冰糖葫芦的介绍

“那时候太苦了,肩扛着近50斤的糖葫芦把子走街串巷,也不舍得买自行车,全是走,等背过去的山楂都卖完了,就回家再背一些,哪像现在,一个电话,山楂就送货上门了。”李修刚作为村里老一辈外出闯的人,感叹村民们都特别能吃苦,在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他们硬是靠一双勤劳致富的手,打拼出了一番天地。

“西到乌鲁木齐,北到哈尔滨,南到海口,乡亲们扛着把子北上南下,走遍大江南北,我们冰糖葫芦的销售版图不断扩大。”李修刚说,渐渐地,四王村糖葫芦已小有名气,有的地方还将“四王糖球”当做著名小吃。正是有了老一辈人闯天下的精气神,才有了如今四王人“买全国卖全国,一把红伞走天下”的盛况。


△ 村史馆里有关冰糖葫芦的介绍

村民抱团发展,串起完整产业链

虽说四王村冰糖葫芦卖得好,但当地却并不盛产山楂。要想买到这最主要的原料,需要老一辈村民蹬着自行车赶几百里路才行。“那时候都是从山东进货,就这样一趟趟骑着自行车拉货。”1997年6月,这个局面发生了变化。

“1997年村里建立了山楂专业市场,开始‘买全国卖全国’交易模式。”四王村党总支书记顾帅告诉记者,山楂市场建立后,销售旺季时每天有超过百辆的大卡车进出市场装运山楂,村民们也开始挽起袖子干起来,有的继续外出闯销路,有的做起运输行业负责原材料送货。

2009年,村里联合经营大户成立了兆光山楂专业合作社,后来,和冰糖葫芦相关的配套产业也随之落户。竹签制作批发、糯米纸加工、外包装印刷、礼盒工艺品……村民们投身于各个环节做着冰糖葫芦的生意,串起了与之相关的完整产业链。


△ 冰糖葫芦文化馆

“我们把全国所有的优势资源都买到我们这里,然后再卖往全国,因为村民们散布在全国各地,这样主要是为了集约资源、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率、提高老百姓收益。”顾帅说,小小的冰糖葫芦承载了四王村几代人的梦想,村民们一个带一个、一家带两家,像师徒传承似的抱团发展,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四王村共有2168人,90%的村民从事和冰糖葫芦相关的产业。每到9月中旬,村里会有1400多人扛着糖葫芦把子外出闯荡,直到次年3月份左右陆续返乡,这半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约10余万元,这个甜蜜产业每年为村里带来约6000万元的年产值。


△ 四王村村貌

年轻一代接力传承,日子越过越甜

90后的李克清,接过老一辈乡亲们的接力棒,成为了村里最年轻一代手艺人。“从小看着父母亲做糖葫芦,耳闻目染吧,很自然就走上了这条路。”别看小伙子性格内敛腼腆,他可是村里的“大户”,每半年返乡回来,纯利润达30万元。

李克清称,他和父亲在广州卖冰糖葫芦,因为其销售的糖葫芦口感好,在当地颇受欢迎。“其实做糖葫芦最主要是控制熬糖的火候,用多大的火,熬制多长时间,这个是有讲究的。”李克清说,糖浆熬制时间长了会发苦,熬制时间不够会粘牙,控制火候最重要。

“村里人人都是行家,他们都是我的前辈。”李克清笑着说,父辈们将手艺传下来,也是将创造美好生活的“秘诀”传了下来,年轻一代更应该努力拼,才对得起父辈们闯下的这番天地。

2017年,四王村的冰糖葫芦首次“触网”,一天的直播带货就销售了500多串冰糖葫芦。但顾帅坦言,因为包裹冰糖葫芦的糖浆很快就会融化,考虑到口感因素,村里目前还是以村民外出销售为主,线上销售为辅。“未来我们还是要守住这个产业,再向产业的纵深发展,依托民俗馆,吸引更多的游客留下来,尝一尝我们的冰糖葫芦,听一听有关‘红伞’的故事。”


△ 四王村村貌

“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正是四王村人甜蜜小日子的真实写照。如今,四王村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四王人又带动周边张圈、陆营、圩北等村近10000多人就业,冰糖葫芦逐渐成为村民致富的“金葫芦”,让当地人的生活越过越甜。

(部分图片由四王村提供 编辑 高霞)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