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合肥有女子在社交媒体发布自己订婚宴的照片,被部分网友谣传为“会所技师”。目前,当事人已搜集证据报警,警方已受理,正在调查处理中。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这些年我们见证过不少谣言才上热搜,就被真相打脸。有些人以为顶着个网名,就可以污言碎语、胡乱造谣。正如有网友评论这部分人:他们哪里是网友,明明是被告。
造谣者之所以为所欲为,在于他们深知,最终愿意把他们变为被告的当事人并不多。不少人网上被泼了脏水选择忍气吞声,始于“气了”,终于“算了”。造谣成本太低,维权又太耗时间精力,这才让造谣者肆无忌惮,让谣言有了“勃勃生机”。
还记得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成出轨快递小哥的事件吗?从2020年7月案发到8月当事人吴小姐报警,再到2021年4月30日宣判两被告人犯诽谤罪,判一缓二,一场官司足足耗了十个月。其间,吴小姐被公司劝退,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状态”,甚至连她男朋友的工作也丢了。诽谤者以为是开玩笑,但对当事人的伤害很大,造成社会影响也极坏。法庭上吴小姐拒绝了被告的道歉,认为“如果是有诚意的道歉,那来得太晚了”。要给勇于维权的吴小姐们点个赞,是她们一边修复着伤口,一边用行动证明,那些诽谤者不是“口嗨”,而是犯罪。
谣言止于智者,也会止于时间的洗涤,但若要让谣言戛然而止,还是要用好法律武器,提高“造谣”成本。一方面,当事人发现有造谣行为,先别急着掐架,也别忍气吞声,可以先按照平台的举报规则要求删除相关信息,同时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进一步寻求法律帮助,让造谣者接受法律的严惩。另一方面,作为传播中介的平台,别因一点流量之利,而给谣言行传播之便。传播和发布平台应当履行监管责任,积极主动治理谣言,对造谣者该禁言的禁言,该封号的封号。
现代快报+评论员 荼白
(编辑 陈海静)
- 江苏
- 2022-07-20 17:04:22
- 江苏
- 2022-07-20 16:09:21
- 江苏
- 2022-07-20 16:08:15
- 江苏
- 2022-07-20 16: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