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零距离感受艺术魅力,扬大本硕博团队走进扬州市曲艺研究所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书琴 记者 庄剑翔)曲艺历史悠久,魅力独特,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曲艺文化,阐发曲艺价值,扬州大学文学院王定勇教授在“民间文学”课程中把曲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近日,他带着文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19人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扬州市曲艺研究所进行实践调研。


△实践活动现场  潘鑫钰 供图 


扬州市曲艺研究所的前身是扬州市曲艺团,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王少堂于1960年倡导成立。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所长、扬州评话名家姜庆玲介绍,曲艺所60多年来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州清曲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之中,先后十一次摘取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副所长、弹词名家包伟表示,曲艺的传承发展需要全社会关注,需要更多青年人才的加入、更多青年观众的支持、更多青年研究者的努力。

本科生实践小组围绕曲艺传承、曲艺创新等内容,分别对姜庆玲和包伟展开了深度访谈。姜庆玲以刚柔并济的风格、清丽绵密的口风,和对人物形象精准细致的把握,获得了牡丹奖、芦花奖等众多奖项。她现场演示了扬州评话片段。

扬州弹词名家包伟以其婉转清丽的唱腔、细腻生动的说表,获得牡丹奖、文华表演奖、芦花奖等奖项。现场,她拿起琵琶向同学们展现了曲艺的独特魅力。从两位名家身上,大家看到了曲艺传承的执着和艺术创新的努力。


△访谈现场  庞梦莹 供图


扬州曲艺历久弥新,靠的是一代代曲艺人的坚守与认真,这种精神深深融进了扬州曲艺的血脉。通过与活跃在一线的两位曲艺名家的深入交流,本、硕、博不同学段的同学加深了对扬州曲艺的理解和感悟。本科生何勰表示,听了两位曲艺名家的讲述,从书本上学到的曲艺理论知识活了起来。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王定勇带领学生走进曲艺现场,零距离感受曲艺文化的生存与表演的现实状态,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他表示:“民间文学是流动的文学,曲艺是活态的文化,只有真正走近,才能感受那种温热的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

(编辑 邵倩倩)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