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制造业如何“智改数转”?苏州这场学术沙龙给出建议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李超逸 实习生 龙秋利 记者 熊平平)5月20日,2022“智汇苏州”第三期学术沙龙在苏州市职业大学越溪校区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南京、苏州等地“政产学研”的数十位专家围绕“智改数转”以及数字经济背景下苏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发展策略进行了专题报告和嘉宾圆桌讨论。

“智改数转”是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教育部首批特聘长江学者刘志彪在发言中表示,“智改数转”是当前国家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是实现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而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由于产业分工,会形成数字化产业。当前需要论证的不是其必要性, 而应该是如何寻找一种路径和机制来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2022“智汇苏州”第三期学术沙龙

“智改数转”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必修课”

去年底,江苏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每年集中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采取多种支持方式,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推进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对于制造业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会长闫浩发表了题为《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分析》的报告。报告指出,江苏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是工业,其中制造业规模优势明显。值得肯定的是,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江苏企业参与智能制造的积极性最高,通过两化融合贯标的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智能制造成熟度全国领先,江苏灯塔工厂数量全国第一。

“推进‘智改数转’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问题是需要研究制定部署高质量的集成赋能方案。”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志高提出了系列建议:第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数字技术应用推广;第二,加快建设高等服务平台,提高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第三,发挥核心企业带动作用,实施标杆引领促进工程;第四,研制高质量解决方案,大力引培优质服务商;第五,全力构筑人才集聚高地,提供坚实智力队伍支撑;第六,强化综合政策举措运用,不断夯实组织保障基础。

企业如何“智改数转”?

在“智改数转”这一新赛道上,不仅需要宏观上的规划和认识,更需要注重微观层面的支撑和落实。2022年1月,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召开,提出苏州将全力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教授表示,苏州现在处于一个有别于传统的全新发展环境,各方部门和企业亟需转变思维。他指出,要由传统旧制造的大规模、标准化、同质化的思维,走向新制造的差异化、小众化、个性化的思维;由“旧制造”单纯制造的思维,走向“新制造”制造、研发和市场融合的思维;由单纯技术创新的工程师思维走向综合创新的企业家思维。

除了转变发展思维,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已成为制造业“智改数转”过程中的突出难题。

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校长孙学文教授则认为必须重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竞争力,它们将是促进苏州产业提升价值链、产业链的主力军。“不愿转是安于现状,不敢转是担心风险、不会转是能力不足。中小企业数字管理水平低、缺乏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数字人才缺乏、转型资金不足等都成为“智改数转”的现实难题。”孙学文说。对于“小巨人”企业如何实施“智改数转”,他建议要规避平台选择的风险,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智改数转”一企一策服务机制。

“智改数转”是一个长期战略,不是一“转”永逸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

江苏汇誉通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连生从企业的角度对“智改数转”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智改数转要结合企业实际,中长期来看必须要给企业带来效益。通过智改数转多长时间能够收回投资成本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智改数转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并作出对应规划。可以预见的是,这种转变具有长期性,通常需要3-5年。”周连生说。

据悉,这次学术沙龙是在苏州市委宣传部和苏州市社科联、苏州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指导下,由苏州市职业大学主办,苏州石湖智库与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沙龙还邀请了苏州市工信局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汪晓亮、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苏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湛、协鑫集成科技公司信息管理部副总经理张舸、苏州美云智数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首席专家夏青等作为对话嘉宾。会议特约主持人,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徐天舒围绕“智改数转”实施的意义、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实施困难和路径等层面,与嘉宾展开了圆桌讨论并和参会人员进行了问答互动。

“苏州今年将以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为目标,明确完成5000个以上‘智改数转’项目,覆盖3500家规上企业,持续扩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面。”汪晓亮说,苏州将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招标全国优秀诊断机构,分行业、分规模、分需求为40家工厂、600个车间提供智能制造的免费诊断服务,并通过“贴息奖励”、双向补贴、有效投入奖补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加企业的参与感、获得感。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