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 文/摄)娴熟地搬起袋装的大米,整齐地码放到小推车上,推到楼下,搬运到客户的汽车后备厢,最后再与客户微信结算费用……每天,徐浩总是乐此不疲地卖大米,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和生活。
而很少有客户知道,帮他们搬运大米的米老板是黑带五段跆拳道教练,拥有6家跆拳道培训馆。疫情下,徐浩经历了培训机构的多次关停,“我们不能等死,必须要改变思路转型。”
“合伙人”帮他挺过了第一波疫情
“右臂伸直,出拳要果断有力,踢腿不能用脚尖,要用脚的正面踢出去,才更有力量。”5月4日上午,盐城市紫薇花园小区徐浩的跆拳道馆里,徐浩和教练正在给小学员们上课,他认真指导,孩子们也学得带劲,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这次停课又是1个多月,小学员们憋得不行,大家早就摩拳擦掌了。”徐浩说,受今年这波疫情的影响,线下培训机构从3月份一直停课到4月底。复课才几天时间,他已经把6家场馆都跑了一遍,自己也尽量抽空授课,“非常珍惜这难得的上课机会,我恨不得把自己的所学一下子都交给孩子们。”
39岁的徐浩老家在盐城市盐都区张庄街道,在大学里迷上跆拳道,2005年毕业时已经是黑带二段,当年他和同学合伙在盐城市区开了第一家跆拳道馆。多年来他先后投入了三四百万元,开了6家培训馆,学员人数过千,员工20多人。后来,徐浩引进了合伙人机制。
2020年初,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突然被要求关门歇业。”徐浩回忆,从1月18日停到了5月16日,期间大家也尝试线上教学,可效果甚微,只能维护老学员,新学员一个都没有增加,也意味着没有了收入,“幸亏员工都非常理解,除了基本工资外,没有人跟他要一分钱。”徐浩坦言,是合伙人机制让团队挺过了2020年的疫情。
体验了疫情带来的痛,探寻转型出路
谁能想到,恢复线下跆拳道培训才1年多,2021年的第二波疫情再次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从当年8月1日到9月16日,盐城所有的线下培训机构全部叫停。“这跟2020年的疫情不同,那时是寒假,我没有太多的资金压力。可这次很难受,因为暑假是我们培训机构的招生季,一年里大部分收入都是在暑假。”徐浩切身感受到了疫情带来的痛。
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渐落地,许多学校开始有了延时课,也大大压缩了培训机构的教培时间。在那段时间里,盐城市民办教育协会时常组织市内的民办教培机构一起研讨,寻找对策和出路。作为该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徐浩每次都积极组织和参与,他也结识了很多民办机构的负责人。
“其中,赵青松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也让我深受启发。”徐浩说,赵青松年龄与他相仿,是盐城一家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那时的规模也非常大,面对疫情反复和“双减”政策,他果断地关停了所有的门店,并且妥善处理了所有的后续问题。赵青松有了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他有个大学同学是东北人,在东北有专业的大米种植基地,准备跟他的同学合作,在江苏推广东北大米,我也觉得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越来越好。”两个年轻人在交流中擦出了“火花”,徐浩当即决定与赵青松一起干,不等不靠主动转型。
“大米的品质非常好,90%都是回头客。”在最初的尝试中,徐浩发现,一些朋友是承包单位食堂的,疫情期间他们对大米的需求旺盛,“我们都是免费送货上门,而且他们都相信我,也愿意和我合作。”
疫情常态下带着教练一起卖大米
2022年初,一切准备就绪后,徐浩开始大力着手宣传代理的东北大米。
“我有几十个跆拳道会员的群,有几千人。”刚开始,徐浩他们就利用现有的家长资源,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发布。今年2月,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报名学习跆拳道,徐浩在自己6个跆拳道的培训馆策划了跆拳“稻”活动,只要报名就送2斤东北大米。
今年3月,又一波疫情来袭,线下培训再次被迫暂停。“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虽然跆拳道馆关了,但是徐浩的大米却卖得越来越好,仅3月份就卖了50多吨。考虑到跆拳道教练的生计问题,徐浩也带着员工们一起卖大米,“有人帮我推销,有人帮我送货。即便是疫情期间,大家都有事做。”
在徐浩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大米品牌的江苏城市合伙人地图,省内各个县区的代理商已经招了很多。采访期间,他不时接到电话。
“疫情已经常态化,我们要积极地应变,卖大米将来会是我的主业。但是跆拳道是我的梦想,我也会坚持不放弃,只是后面可能会缩小规模。”最近,徐浩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如果不持续学习,甩掉你的不是同行,而是这个时代。
- 江苏
- 2022-05-09 19:58:16
- 江苏
- 2022-05-09 19:32:22
- 江苏
- 2022-05-09 18:13:30
- 江苏
- 2022-05-09 18: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