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1.5万份种质资源助力江苏“味稻”香飘八方

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 储希豪)“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眼下正是水稻育苗的重要时节。那么,作为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的江苏省是如何保护好种质资源,培育出优质水稻的?关于水稻又有哪些最新科研成果?带着这些疑问,现代快报记者走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一探究竟。

江苏软米品种达30余个,让消费者大饱口福

如果说,有一件事最关系你我他,那非吃饭莫属。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米香,是人们记忆深处的味道。米饭香不香,好吃不好吃,拼的都是水稻品质。餐桌的米香,凝聚着育种家的智慧。

△南粳46

软米,因其香糯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江苏省农科院率先利用来自种质资源关东194的软米基因Wx-mp,培育出南粳46等第一代优良食味半糯性软米品种,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随后又接连培育出南粳9108、南粳5055、南粳9308、南粳505等覆盖全省的优良食味软米品种,并已通过多个省份的引种备案,让“南粳”系列大米香飘全国。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江苏软米品种达34个,各单位选育的优良食味软米品种种植面积已占江苏水稻生产面积的45%,占粳稻面积的54%,为“苏米”品牌振兴贡献了巨大力量。

△稻穗

适合高血糖人群的高抗性淀粉品种RS1、适合高血压人群的巨大胚品种JP1、适合肾脏功能障碍人群食用的低谷蛋白品种DGR1……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消费者对稻米营养的个性化需求,江苏省农科院还开展了特种、功能型水稻新品种创制,获得品种权保护。

接力,几代人研究积累万余份稻种资源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背后,是几代人的积累与接力。

△种质资源库

“江苏省农科院的水稻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目前已征集地方品种15000余份,育成品种5000余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云辉介绍,其中国内品种以长江中下游粳稻地方品种为特色,包括国内数量最多、最全的太湖稻种资源。

“太湖流域拥有超过8000年的稻作史,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也是粳稻重要的起源中心,水稻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张云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江苏省农科院于解放前后征集太湖稻种资源共1497份,全国数量最多。此外,编著《太湖流域粳稻品种资源目录》,获1984年江苏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

△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外景

作为“农业芯片”,种子事关“中国饭碗”,国外种质资源对我国农作物育种和现代种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农科院还有1284份国外水稻品种,来源遍布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水稻种业“芯片”资源库。

挖掘优质基因,让水稻既优质又高产

△水稻试验田

作为“农科人”,农忙时,张云辉和他的同事们在田里播种、插秧、收割;农闲时,在实验室里分析数据、选种、培育……

“水稻育种要花大量时间在田里观察筛选,还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一个新品种培育成功一般要8至10年,而关键种质资源的发现利用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需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张云辉介绍,江苏省农科院自成立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室后,系统开展了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的表型鉴定,如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耐冷、耐盐等优异种质资源鉴定工作,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提供科研和生产应用。

从国外到国内、从动物到植物、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应用,全基因组选择的热度一直在上升。作为最新的高精尖育种技术,它能够从基因本质上区分优秀个体。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农科院对代表性太湖稻种资源开展全基因组深度重测序,获得60万个分子标记,群体可分为9个亚类,遗传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我们获得了14个优异基因相关位点,从中克隆了多个与品质、产量、生育期等相关的新基因,目前正在开展优异基因的应用评价。”张云辉表示,接下来他带领的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将继续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对已收集的水稻种质资源展开精准鉴定工作,为培育出更多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水稻品种提供物质保障。(部分图片由受访者、农科院提供)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