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常州:领跑产业赛道,奋进万亿之城

   刚刚过去的2021年,常州有着勇立潮头、成色十足的亮丽成绩:地区生产总值达8807.6亿元,增长9.1%;位列中国地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第12位、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16位、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第18位,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当前,常州正处在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关键期。制造业是这座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面对前所未有的产业振兴之势、能级跃升之势、区位质变之势、政通人和之势,距离“万亿GDP之城”仅一步之遥的常州,将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乘势而上加快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奋力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推动常州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 

  打造全球动力电池中心

  常州出招“先手棋”



   虎年伊始,国内各大动力电池厂商迎来订单饱满的旺季,在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线员工已基本复产,力争实现虎年“开门红”。

  去年12月29日,江苏时代LY5&6首条线产品下线暨量产仪式举行。作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在溧阳投资建设的四期项目达产后可达到年产30GWh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

  在各级部门的强力推进服务下,这样一个百亿元项目,从签约到首批产品下线,仅用363天,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



 据常州市相关部门介绍,常州已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最大最完善的集聚区。2021年度成绩单亮眼:截至目前,全市动力电池已建在建产能超260GWh,居全省第一;2021年全市产、销量(含出口)为65.9GWh和62.7GWh,位居全国第一位;车用动力电池产量超57GWh,国内装机量占比三分之一、列全国第一;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有四家龙头企业布局常州。

  从全省第一到全国第一,一连串傲人的数据,见证了动力电池企业的速度与激情,更印证了常州动力电池产业的迅速崛起。

  到2025年前后,常州将以溧阳市和金坛区为核心,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动力及储能电池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打造全球动力电池中心。

  动力电池产业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支撑。掌握动力电池优质产能,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利用优势,聚力造势,静待成事,动力电池产业的崛起,是常州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距离“万亿GDP之城”仅一步之遥,常州将重振产业雄风



  2月7日,虎年第一个工作日,常州新春“第一会”——常州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据介绍,五年来,常州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全国排名前移8个位次、跃居第25位;年均增长7.1%,是全省唯一连续5年增速位列第一方阵的设区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元,保持全国前10强。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1%。

  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市主要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8807.6亿元,增长9.1%,增速全省第四;工业一般纳税人销售达1.7万亿元,增长27.1%,增速全省第三。位列中国地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第12位、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16位、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第18位,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说,当前,常州正处在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关键期。制造业是这座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正是因为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的贡献,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从根本上奠定了常州经济大市的地位。常州工业门类全、底蕴深、集群强、韧性好,拥有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3个,207个中类有189个,666个小类有598个。产业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数荣光和骄傲、提供了强劲支撑和动力、注入了鲜明基因和气质,也必将承载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和梦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城市之间的竞争必将重归产业主赛道。面对前所未有的产业振兴之势、能级跃升之势、区位质变之势、政通人和之势,距离“万亿GDP之城”仅一步之遥的常州,唯有重振产业雄风,再创一个热血沸腾的激情年代。

  实打实的政策支持,精心绘制国际化智造名城发展蓝图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展望未来,常州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打破天花板、奋进新征程?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实体经济就是深埋地下的根,根深才会叶茂。

  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确保常州市十三次党代会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快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



  重振产业雄风,常州有凌云壮志,更有实打实的政策支持。常州全市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心绘制了国际化智造名城的发展蓝图。“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年将安排100亿元政策性资金,五年带动800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到2025年,全市工业规模总量超过2.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

  具体来说,常州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抢占集群发展“主攻点”、激活科技创新“主动能”、把准智改数转“主方向”、强化重大项目“主抓手”、打造质量品牌“主力军”、唱响绿色安全“主题曲”。深耕实体经济,坚持“链式”发展,推动地标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硬核产业集群。要打造特色地标产业,到2025年培育3个以上规模超3000亿元的产业集群。聚焦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到2025年总规模超6500亿元。在人工智能、细胞治疗、超材料、无人驾驶、元宇宙等前沿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科技之光闪耀智造之城。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全力建设“两湖”创新区、中以常州创新园、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载体平台。深化产才融合,围绕“高精尖缺”和“卡脖子”领域,“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进全球顶尖战略科学家,加快建设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算力供给,打造产业大脑。掀起企业智改数转浪潮,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双跨、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培育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鼓励技术领先的企业走出厂门、输出方案、制定标准。畅通城市发展“大通道”和“微循环”,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学习德国工匠精神,使常州质量向德国质量看齐、与德国质量媲美。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让常州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要大力弘扬制造文化和工匠文化,以高品质制造推动“常州智造”扬帆远航。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推进“双碳”战略,推动建设一批低碳园区、零碳工厂。

  把城市定位干成发展地位,打造现代化常州

  前不久召开的常州两会提出,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900亿元,工业一般纳税人销售超2.6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4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50%。常州将全面贯彻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按照科学识势、系统谋势、扎实蓄势、全面起势、合力成势的要求,保持定力、提升功力、系统用力、精准发力、凝心聚力,奋力推动“532”发展战略全面落地落实,真正把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把城市定位干成发展地位,打造出一个“既有产业高原、又有创新高峰;既有青山绿水、又有净美人居;既有现代都市、又有田园诗意;既有乡愁古韵、又有文明新风”的现代化常州。

  现代快报+记者 李梦雅 刘国庆 张敏 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