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子秋)春节期间,大家都趁着假期家人团聚或是给自己放个假放松身心,李女士(化姓)却被一个自称是店铺客服的电话搞得很糟心。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月5日,李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中的客服表示自己因为工作失误给她错寄了一件衣服,希望李女士主动寄回。然而李女士并没有收到相关的物流提醒,便把对方当作骗子不再理会。当晚,李女士收到订单通知,有人在网上给她买了一个花圈。随后该客服表示,花圈是自己气愤之下购买的。
随着该事件的传播,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关注事件处理结果,并要求店铺公开道歉。那么客服利用自己掌握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和详细地址,为了泄愤给消费者订购花圈的行为侵犯了李女士的哪些权利?在网购时,商家错发、多发货品,消费者在法律上是否有义务寄回?遇到来自店铺的威胁、骚扰,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错寄物品要求寄回不成,客服给买家寄花圈
2月6日,李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布文章表示,自己“半夜气到发抖”,过年期间,李女士在忙着拜年探亲时,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店铺客服的电话,该客服称自己因为工作失误多寄了一件衣服给她,希望她帮忙寄回。由于李女士并没有收到多寄的包裹,以为对方是骗子,回了句“自己弄错关我什么事”后就挂了电话,随后对方发的两条短信她也没有理会。
当晚,李女士发现电商平台通知有一个他人帮买的新订单——有人给她下单了花圈。李女士表示,看到花圈订单后自己又气又怕,当她继续和该客服短信沟通时,对方表示花圈确实是她下单的。在李女士公布的短信聊天截图中,客服称以为李女士不愿意寄回衣服,“当时比较生气”所以下单了花圈,在收到李女士的消息后已经把花圈订单退掉。
△李女士和该客服的聊天截图
不少网友得知李女士的遭遇后,表示气愤,有网友表示“过年期间给买家寄花圈,这客服也太毒了。”还有网友表示,自己也曾经因为卖家错发货物有过不愉快。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网友要求该店铺公开调查、处理结果并进行公开道歉。
2月6日下午,该品牌的上海总部市场部负责人联系了李女士,并告知目前公司的法务、人事都已介入,当事人情绪非常激动,顾虑她可能再做出极端举动,他们暂时还未将涉事员工开除。
事件进一步发酵后,记者发现目前在该电商平台上,已经无法搜索到该店铺。
律师:“寄花圈”行为涉嫌侵犯卖家名誉权、隐私权
北京市高朋(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对于客服利用自己掌握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为了泄愤给消费者订购花圈的行为,在民事上,给活人买花圈的行为可以视为对消费者的名誉的诋毁,侵犯了消费者的名誉权。同时,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不得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客服利用自己掌握的顾客信息给她寄花圈的行为明显侵扰了他人的生活安宁、侵犯顾客隐私,涉嫌侵犯顾客的隐私权。
陈凯分析,根据目前的信息,客服的寄花圈行为没有达到公然程度,从情节上该不算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在刑法上不构成侮辱罪。但根据《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写恐吓信、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或者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平时的购物中,时常会有卖家错发、多发货品的情况,陈凯告诉记者,如果过错不在消费者,消费者没有法定义务帮助寄回货物,但是如果货品价值较高并且卖家明确要求买家寄回,陈凯建议消费者们在此情况下,还是要选择帮忙寄回货品,否则可能涉嫌不当得利,但寄回货品产生的损失和费用,需要卖家承担。
“在网购时,如果遇到卖家利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骚扰、威胁的情况,消费者可以选择立即报警。消费者还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合法、安全地维护自身的权益。”陈凯建议。
(图片均为网络截图)
- 江苏
- 2022-02-07 20:49:45
- 江苏
- 2022-02-07 20:47:30
- 江苏
- 2022-02-07 20:22:26
- 江苏
- 2022-02-07 2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