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近日,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两侧碑廊“上新”了两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原创展览,分别是“红色记忆——‘红星计划’文物史料征集成果展”和“雨花英烈革命斗争业绩报刊寻踪”专题展,展期预计3个月。文物史料征集成果展以图文形式呈现了不少最近几年征集到的珍贵革命文物史料;报刊寻踪展中,《大路周刊》登载的谢士炎烈士三首诗为研究人员新补充的史料。
为一张木桌、一只量米桶,工作人员赴江西征集
△“红色记忆——‘红星计划’文物史料征集成果展”
一张表面斑驳的木桌、一只老旧的量米桶,背后有什么故事,为什么值得被珍藏?
△木桌
原来,这是朱如红烈士使用过的木桌和量米桶。据烈士亲属介绍,朱如红烈士青少年时家境比较富裕,长辈见多识广,家中不时有大城市来的经商人员,其中有从上海来的年轻人留下了《新青年》等杂志。朱如红曾在这张木桌上认真阅读,汲取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进步思想。少年时的朱如红就很有同情心,在佃农向他家赊米时,他就主动拿量米桶去量,每次都量得紧紧实实,有时还装几个鸡蛋在里面,接济贫苦人家的小伙伴。
△量米桶
去年,研究人员为撰写烈士传征集史料,朱如红烈士家属主动提供了线索。雨花台烈士陵园征集工作人员在获取到线索后,赶赴烈士家乡江西赣县,征集到了这两件烈士遗物。
“红色记忆——‘红星计划’文物史料征集成果展”首次全面梳理了建陵以来的革命文物征集工作,以革命文物征集活动“红星计划”的开展为核心。展览共分为“建陵以来的文物史料征集”“抢救性挖掘史料,‘红星计划’拉开帷幕”“‘红星计划’征集成果”“‘红星计划’成果保护、研究与展示”四个部分,通过69份图片资料、63件革命文物资料的翔实记录,以时间脉络全面展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历史报刊上登载的文章,折射烈士生前心路历程
△“雨花英烈革命斗争业绩报刊寻踪”专题展
“雨花英烈革命斗争业绩报刊寻踪”专题展,以雨花英烈留下的39件报刊资料为主线,全面展示了以雨花英烈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思想历程。
△《大路周刊》(第28—29期合刊)
这次展出的《大路周刊》中,登载了谢士炎烈士的三首诗。这是研究人员新补充的史料,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基本展陈中没有展出过。《大路周刊》创刊于1938年,是时事政治性刊物,该刊主要宗旨是唤醒民众积极抗日,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从征行》(三首)
1939年,谢士炎在《大路周刊》(第28—29期合刊)上发表了诗词《从征行》(三首)。其中一首诗中写道:“愿填沟壑死,不乘手中刀。强寇何当尽,会须解战袍。”他还在《大路周刊》(第32—33期合刊)上发表文章《寇军果能再积极进攻乎?》,文章末尾表达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我相信这‘胜利’是有十二成的把握的!”
△《寇军果能再积极进攻乎?》
展览分为“探索真理”“确立初心”“英勇斗争”三个部分,以116份翔实的珍贵历史资料,系统梳理了邓中夏、恽代英、施滉、孙晓梅、谢士炎等31位烈士在历史报刊中留下的思想刻印,展现出雨花英烈群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探索革命实践中所做的重要贡献。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供图)
- 江苏
- 2021-12-08 17:34:51
- 江苏
- 2021-12-08 16:55:38
- 江苏
- 2021-12-08 16:11:45
- 江苏
- 2021-12-08 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