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世界土壤日,天上多了一颗“南土所星”




现代快报讯 12月5日是第八个世界土壤日,在这个属于土壤人自己的节日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举行“南土所星”命名仪式。从此,这颗编号为530721的行星,将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之中。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说,“未来,欢迎到‘南土所星’旅游,免费!”

△“南土所星”铜匾揭幕

14年前,盱眙“天眼”捕捉到了TA

现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宣读了“南土所星”命名证书: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530721号的小行星正式誉名为“南土所星”,刊布于世,永载史册。


△“南土所星”命名证书

“编号为530721号小行星命名为‘南土所星’,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名字进入了宇宙星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赵海斌介绍了“南土所星”基本情况。

“在太阳系中,地球、火星、木星等大行星都沿着各自的轨道绕日运行。‘南土所星’就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按照自己的路线和步伐绕着太阳运行,周而复始,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之中。”赵海斌介绍。

“南土所星”是2007年9月11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这台通光口径为1.04 米的施密特型望远镜,具有大视场、强光力的特点,配上高灵敏度的 CCD 探测器,是我国目前光学成像巡天领域里探测能力最强的望远镜之一。

“那一晚,我们把该望远镜对准双鱼座时,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后续得到了莱蒙山巡天计划、斯特沃德天文台、泛星计划等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计算出了它的精确轨道,符合国际上新小行星获永久编号所需的条件。”赵海斌说。


△“南土所星”国际命名公报

一颗不知名的小行星,要变成被命名的小行星,需要一个过程。2019年5月,国际小行星中心给予530721号永久编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天体的发现命名权;2021年7月,紫金山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名将530721号小行星命名为“南土所星”,于2021年11月8日正式通过国际批复。

距离地球超1亿公里,未来有望登陆

太空中有着不计其数的小行星,各具特色。

赵海斌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南土所星”的轨道偏心率为0.210,轨道倾角为2.158度,轨道半长径为2.400天文单位。也就是说,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51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72年。


△“南土所星”运行轨迹

此外,“南土所星”在轨道上以每日162万公里的高速奔腾前进,相当于每秒18.8公里的速度在绕日运行。由于距地球有数亿公里,因此从地面上看上去,它在星空中显现出缓慢地移动。“南土所星”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达5.84亿公里,最近时只有1.34亿公里。

“小行星的观测研究对于揭示太阳系的演化,地球生命的起源,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以及深空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赵海斌说,小行星大致可以分为碳质、石质和金属质。而“南土所星”究竟属于哪一类,还有待将来去探索和研究。

赵海斌表示,对“南土所星”的发现与命名,是对这颗小行星的研究、探测和应用的新起点。随着空间探测的不断发展,未来很有可能会登上“南土所星”等小行星,去探索它的奥秘,开发它的资源,使之造福于人类。

“未来,欢迎到‘南土所星’旅游,免费!”沈仁芳致辞说,作为中国土壤科学的发源地和研究中心,南京土壤所一直肩负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重任,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南土所星”的命名给予了全体土壤所人和土壤科研工作者极大的鼓舞。

现代快报+记者 阿里亚 胡玉梅 储希豪 文/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