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周存军 记者 花宇)近日,海安55万亩小麦陆续开镰,大地泛金,机声隆隆,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为确保粮食安全,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海安正绘就一幅“苏中新鱼米之乡”优美画卷。
在海安墩头镇千步村的五一家庭农场,全国种粮先进个人、农场主陆华正组织机械,抢抓晴好天气,抢收小麦。农场种植了优质品种农麦88一千多亩,预计亩产可达850斤到900斤。陆华算了一笔账,正是因为他们使用海安农业部门推广的优良品种,小麦长势良好、亩产比一般小麦要高出50斤到100斤,按照今年1.5元到1.6元每斤的粮价计算,一亩地多产粮食可增加收入100元左右。此外,政府还给予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好的品质又能卖出好的价格,实现一举多得。
“我们农场今年小麦的种植面积是1700多亩,基本上种植的品种是农麦88,因为农麦88是一个强筋小麦,它正常售价比普通小麦要贵一毛钱一斤,我一千多亩的小麦,平均每亩地售价要多出30元到50元,整体收益比较可观。”海安墩头镇五一家庭农场农场主陆华介绍。
“今年我们小麦亩产950斤左右,一个是上级政府部门给我们种粮户建成了高标准农田,使得旱能灌、涝能排,同时政府推行良种补贴,我们种植了农麦88优质品种,今年增产又增收。”海安开发区爱凌村种粮户范小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海安建成高标准农田30.8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4.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5.8万亩,截止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9.58万亩,占比达97.8%。“十四五”期间,海安还将新建或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3万亩,建设5万亩以上示范区2个,10万亩以上示范片区1个,建成生态农田5万亩,数字农田1万,高效节水灌溉2万亩。
除了政策给力、设施配套,海安粮食高产还有一个独门“秘诀”,那就是海安多年来形成的一套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从种子、栽培、施肥、植保、收储、加工、包装等一整套服务规范。
海安农业农村局作栽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吉剑说:“农业部门通过促弱转壮、控旺防倒等关键措施的落实,有效促进了苗情转化,在小麦穗期主要抓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做到药肥混喷,保绿防衰,小麦实现了足穗、大穗、大粒。根据我们前期测产,今年小麦亩成穗比上年明显增加,每穗粒数与上年持平。预计千粒重能够保持甚至超过上年水平,单产、总产实现双增,目前小麦丰收已成定局。”
吉剑所说的丰收成为定局,意味着海安小麦连续十三年保持全省第一,今年有望冲刺十四年连冠。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上,海安麦强,稻也强。海安打造的“海安大米”品牌,不仅强化良种推广,而且形成品牌规模效应,“海安大米”先后获“江苏好大米特等奖”、“江苏大米十大区域品牌”、“江苏省十大人气地理标志品牌”等殊荣。在全省率先组建海安大米产业联盟,2021年海安水稻种植面积55.8万亩,统计单产648公斤,实现水稻统计单产连续9年全省第一。在全省目前141个“味稻小镇”中,海安有5个区镇入选。全市54家稻米加工企业,加工销量43.8万吨,稻米一二三产总产值40多亿元,其中,在上海市场销售近20万吨。海安已成为全省稻米加工的集散地。
据了解,海安从2018年开始,利用市政府安排的财政资金和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资金,对全市50亩以上种粮大户种植优质稻麦品种实行良种补贴,统一品种布局,推广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品种。目前,全市包含“南粳9108”、“南粳3908”、“农麦88”、“镇麦12”等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和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90%以上。海安常年种植的优质稻麦品种面积持续提升,为广大种植户实现了增产增收,也为打造“苏中新鱼米之乡”奠定了坚实基础。
- 动态
- 2022-06-08 09:51:33
- 动态
- 2022-06-07 16:58:12
- 动态
- 2022-06-06 17:29:59
- 动态
- 2022-06-06 17: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