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南通 > 动态 > 正文
如皋残联创造“新模式”,互联网让服务“零跑腿”
近几年,如皋市残联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服务网络、零距离贴心服务,投入专项资金为3847名残疾人配发辅具4675件(套),推动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广大残疾人的康复愿望。

现代快报讯 外出打工那年,一场车祸改变了周玉琴(化名)的人生轨迹。因事故造成她双下肢丧失大部分功能,生活不能自理。4年卧床不起,周玉琴曾一度感到绝望。而如今,在如皋市残联的帮助下,借助电动代步车,周玉琴不仅实现了独立生活,还重新找到自信走出家门。目前,她在一家服装厂上班,月收入近4000元左右。“我都没想到自己还能工作。”在她眼中,代步车不仅实现了她站立的梦想,更让她重获新生。


近几年,如皋市残联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服务网络、零距离贴心服务,投入专项资金为3847名残疾人配发辅具4675件(套),推动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广大残疾人的康复愿望。


创造“新模式”,辅具适配“全覆盖”


“有了这辆轮椅,我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方便很多。”提起现在的生活,刘大爷笑得合不拢嘴。今年76岁的刘大爷是如皋市石庄镇村民,20年前因务工受伤,失去行走能力,常年卧床。受益于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如今他可以坐着轮椅“走”出家门。


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如皋市残联面向全市困难残疾人启动“残疾人辅具进万家”项目,用“量体裁衣”式的惠民举措编织残疾人“幸福网”。近几年,该市残联更是走出了一条从个性化适配“上门服务”,到辅具免费适配“一站式”,再到个性化服务“零距离”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了调查、评估(筛查)、适配、发放、回访的惠残新模式,与残疾人群众的心贴得越来越近。如今,轮椅、助听器、盲杖……这些都属于残疾人辅助器具,不仅有利于残疾人的康复和生活,还能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除此之外,如皋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实行“定点机构、定点管理、定点服务、定点结算”的方式。通过制定服务机构准入标准,包括机构资质、科室设置、环境要求、服务范围、场所建设、队伍建立、规范制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


为有效缓解该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中存在的个性化需求掌握不精准、适配层次低、专业人员缺乏、发放困难等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基于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市残联创新工作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以“低标准、广覆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主体,以“一对一、个性化”辅具适配服务为辅助,以普及宣传残疾人家庭康复护理知识为基础,积极探索适配服务工作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残疾人辅具适配需求。


截至目前,如皋市现有持证残疾人达4万余人。如今,全市已有3800多名贫困残疾人受益,从辅具的免费发放,到个性化适配,再到上门服务,残疾人辅具适配实现“全覆盖”。




打造“互联网”,助残服务“便捷化”


“通过‘互联网+’辅具适配的方式,让残疾人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腿。”该市东陈镇残疾人王阿姨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如皋市残联微服务’公众号申请了一辆轮椅,经过核实,当天她就收到了一个崭新的轮椅,“这样的人性化服务太让我感到暖心了。”


据介绍,如皋市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被省残联评为2020年创新创优示范项目以来,该市残联以创建工作为契机,以优化辅具适配服务供给侧为突破,以“精准满足残疾人的辅具服务需求”为驱动,拓展了以专业度、精准度、响应度为核心维度的工作内容体系,形成“一驱三核”的工作主线,着力打造立体式、网络化、全过程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新场景,推动了残疾人辅具适配由“供给为导向”的被动式、零散化服务,向“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化、全程化服务的根本转变,有效提升了残疾群众“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辅助器具的评估适配,不是单纯的发放,不仅仅是把轮椅、拐杖等辅具发到残疾人手中,而是研究出适合他们的辅具。“以前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必须由市残联工作人员年初到各乡镇,与残疾人面对面或者以入户的形式进行辅具适配,过程烦琐,残疾人到场也不方便。”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的评估适配,针对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精准找到切入点,研判其亟待解决的困难,市残联开通了“互联网+”辅具适配平台。


“互联网+”启动后,审批时间大大缩短,有些以前需要半个月才能适配的辅具甚至能够实现“当日达”或者“次日达”,辅具申请的效率大大提高。


服务“零跑腿”,精准适配“个性化”


辅具适配工作做的怎么样,关键是看残疾人满意不满意。两年来,如皋市残联积极开展“零距离”服务,着力打通为残疾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服务阵地前移,甚至是上门服务,深受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家住吴窑镇三元村的徐大爷说,市残联工作人员不仅为他适配了轮椅,还耐心地讲解轮椅的各种功能、使用方法以及平常维护等注意事项。“贴心又周到,这么远的路,残联工作人员还上门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辅具适配不能简单一发了事,关键要做好细致的服务工作。长江镇的朱大姐,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由于她身体较胖,每天大小便需要家人抱下轮椅,而丈夫自身又是肢体残疾,非常麻烦,也很痛苦。了解情况后,市残联迅速为其适配了座便椅。同时,考虑到夏天洗澡不方便,又为其提供了沐浴凳。


“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的残疾人,所需求的辅具各不相同,只有与残疾人面对面交流,准确掌握受助人情况,才能做到精准适配、精准服务。”过去残疾人辅具的发放都是“被动”的,“有什么发什么”。如今如皋的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早已由普及型辅具配送向个性化辅具适配转变,“真正确保赠送的辅具残疾人朋友用得上,发挥得了作用!”


为了使每一个残疾人都能获得高匹配度的辅具,市残联积极创新服务机制,采用市镇两级残联联动的模式,推行辅具适配“上门”服务,与受助残疾人面对面、“零距离”交流互动,保障辅具适配服务精准化、个性化,逐步形成了评估(筛查)、适配、回访的运作模式。截至目前,如皋市残联已为 为有需要的3847名残疾人适配了4675件(套)辅具。


通讯员 吴来平 谢万华 张鹏

现代快报+记者 严君臣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