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丨1毫米偏差也不放过,线路工守护铁轨守护你




现代快报讯 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今年春运,旅客少了,车次少了,但是铁路线的检修一点都没少。2月4日,在南京东编组站上,一群身穿橙色工作服的线路工正检查铁轨。原本火车分分钟就能呼啸而过的轨道,他们却要步行一两个小时。为的是不放过1毫米的偏差,保障旅客千里之行的平安。


△南京桥工段南京东线路车间线路工在巡线检查


不放过1毫米,才能保障千万里

线路工,就是在铁路天窗时间点(没有列车运行时),到铁路线上检查轨道的。“主要是看轨道之间的轨距、线路高低水平等方面有没有病害。”南京桥工段南京东线路车间线路工汪胜民口中的“病害”,通俗点来说,相当于轨道变形。绵延千万里的铁路线,能够容许的误差却是以毫米计量的。因此,线路工堪称列车运行的“守护者”。


△南京桥工段南京东线路车间线路工汪胜民


2月4日下午1点15分,汪胜民和检查小组的同事一起,带着长约1.6米、重5斤的轨距尺、电动扳手等工具来到作业点。检查小组一行15人,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处理“小病害”,还有一人专职负责安全防护。

“我是防护员唐宇,今日作业天窗已下达,作业区域已无车,现在是否可以上道?”下午1点半,护栏外,现场防护员唐宇正在和远方驻站联系。“天窗命令已下达,防护已设置好,今天作业区域为Ⅴ场2道,现在两边无车可以上道!”天窗命令下达,作业负责人与唐宇共同对当日作业信息确认无误后,即示意小伙伴可以上道干活了。


△南京桥工段南京东线路车间线路工唐宇


汪胜民负责测量,他每隔几米便弯下腰,把手上的轨距尺横在铁轨上进行测量。通过道尺上的刻度,汪胜民在钢轨底面上写下了“-1”“-2”等字样,记录员则跟在身后记录数据。队伍最末尾距作业人员约5米处,是身着荧光绿工作服的防护员唐宇。他胸前挂着对讲机和巡检仪,时刻与远方驻站联络员联系,动态掌握来车情况,双眼不时观察前后方来车。唐宇称,防护员是线路工安全工作的“哨兵”,施工负责人的“耳目”,必须要保持高度专注。


△南京桥工段南京东线路车间线路工汪胜


检查中,班长满江时不时趴着,将脸贴近铁轨,用眼睛观察铁轨。汪胜民告诉记者,线路工做久了,大家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铁轨起伏等变化,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尤其是钢轨接头处,以及道岔尖轨、岔心等地方,都容易发生“病害”,要格外关注。



当天1小时的天窗时间点中,他们的任务是检查1.2公里的铁路线。检查工作结束后,汪胜民还要返回办公室将检查的病害信息录入生产管理系统形成病害库,确保检查出的“病灶” 得到解决销号。

今年在单位一起过年的同事多了

每天,天窗时间点共计五六个小时,还是分散着的,所以线路工都是时刻待命,每日步行数都在3万步以上。线路工,俨然铁路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格外安心。

检查工区工长王家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这个班组,最小的23岁,年长的54岁快退休了。“从60后到70后,从80后到90后都有,小汪和小唐虽然是90后,但业务能力精湛,都是班组里的骨干。”



汪胜民是江西九江人,爱人和两岁的孩子都在九江。每年节假日或探亲假,他都会回老家看望爱人和孩子。在南京工作时,想孩子了,便晚上和爱人视频聊天。2014年毕业后,汪胜民在南京工作7年了,有一半的春节都是在单位和同事一起过的,今年也不例外。他称:“最近和爱人视频,她都要叮嘱我,注意疫情防控,我说我们在线路上,接触的人少,很安全,倒是你,在老家要带好孩子,注意安全。”唐宇也一样,最近和家人通话或视频聊天时,也不忘叮嘱要注意防疫安全。


△南京桥工段南京东线路车间线路工唐宇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东线路车间70多位一线员工中,汪胜民、唐宇等50多位今年都不回家过年。汪胜民称,今年在单位过年的同事多了,大家都想好了怎么远程拜年。“我打算除夕晚上和老婆孩子视频,'一起'吃年夜饭,也就相当于在一起过年了。”

如今,大部分铁路线路都采用专业的检测列车检查,大大减少了人工检查的工作量。而90后的汪胜民和唐宇等一批线路工们仍在这条普速铁路上坚守着。线路工守护着铁轨,防护员守护着线路工,共同保障铁轨安全,列车运行安全,旅客出行安全。他们的努力,让这条百年历史的铁路,正值青春。

通讯员 冒小波 实习生 高芷瑶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伟娟/文 顾炜 顾闻/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