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可赏可玩可淘宝!12月3日起这场文博艺术品博览会不见不散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高贵典雅的青花瓷器、异彩纷呈的珐琅彩瓷、琳琅满目的玉雕精品,巧夺天工的文玩杂件……12月3日至5日,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将举办第二届文博艺术品博览会。届时,多家大型国营文物公司和上百位全国各地的收藏家将汇聚而来。在这里,你可以零距离免费欣赏到历代古玩珍品、各色矿宝石、当代工艺大师作品。

神韵:古代玉雕,玉质纹饰工艺都考究

“玉不琢,不成器。”古代的玉器,都是经过精工雕琢出来的,这和现在的机器加工大不一样,有经验的藏家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来自常州的藏家谈军,将带来200件精美的明清玉器。其中一件清代早期的玉带扣,是一位老藏家去世之后,家人拿出来卖的。如何判断它是清早期的物件?“从玉质、纹饰、工艺,各方面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件典型的清早期玉雕。”谈军说,这是一件青白玉,上面雕刻了荷叶、小鸟,用砣工雕成。

“古代的玉器,无论玉质还是工艺,都比较考究。”谈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古代每一件玉器都是不同的,注入了匠人对生活的细微观察,“雕一只鸟,有可能看起来不是很像一只鸟,但你会感觉到,这就是鸟飞起来那一瞬间,一个动态的样子。为了雕一匹马,匠人就需要观察这匹马,站着、卧着分别是什么样子。关键在于神态到位。”这样雕刻出来的图案会更有神韵,艺术性更强。相比之下,现在很多批量生产、机器雕刻的玉器,没有了艺术性,过于死板,不够灵动。

巧思:重新设计,让碎瓷片“活”起来



△碎瓷片(设计前) 罗大江供图 



碎瓷片(设计后) 罗大江供图 

在独具慧眼的藏家眼里,即使小到一件碎瓷片,有时候也有独具一格的美。瓷片、帽正、玉坠……来自北京的藏家罗大江的收藏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小物件”。经过巧妙地重新设计,它们焕发新生:有的变身挂件、首饰;有的被安上底座,变身摆件。

为什么要重新设计?罗大江介绍,古人的“帽正”是镶在帽子上的,但这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的习惯;瓷片拿在手上,只是把玩,不能体现它当年的风采。经过重新设计以后,它们就可以重放光彩了。“这也是一种尝试,是古玩行业里一个新流派。所谓‘古玩’,就要把它‘玩’起来。”罗大江说,这样更便于佩戴、陈设和交流,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蓝釉瓷片(设计前) 罗大江供图 



△蓝釉瓷片(设计后) 罗大江供图 

他经常从北京到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淘宝”。在一场瓷片交流会上,他发现一片大约元末明初的蓝釉瓷片。“现场五六万片碎瓷片中,我就挑中了这一片。它很难得。看得出,当年烧完了一遍釉以后,再经过雕刻,重新填釉,又烧一次。这是很少见的。”罗大江说,买回来之后,他就想着,怎么把这个瓷片变成一件配饰。他根据保留下来的器形,去掉一部分,保留了大部分能展示它的美的部分,设计了一款挂件。这次,他将带着这个“重生”的碎瓷片,回到南京。

流传:清末铜印纽,来自皇家手艺人制

来自广州的藏家方刚说,他会带来印章等几个主题的藏品,还有各个时期的文房用具,笔山、笔洗、寿山石雕件等。



△海水腾龙铜印纽    方刚供图 

他收藏的印章中,有一个龙纽的铜印章,海水腾龙,非常漂亮。狮、虎印纽,全都目光炯炯,活灵活现。方刚介绍,清末民国时期,原本服务于皇家造办处的老艺人被遣散,就在街巷里开铜作坊,靠着手艺谋生,这就把原本属于宫廷的那份精致带入了民间。



△铜印纽    方刚供图 

从烧铜、炼铜,到雕刻成型,拇指大小的一方铜印上,印纽是非常精美的点缀,狮、虎、盘龙形神兼备。很难想象,这都是匠人们手工雕刻出来的,图案不仅表面光滑,还闪闪发光。手工雕刻铜印纽,技艺复杂,熟悉“铜性”才知道用刀轻重缓急,对匠人的耐力要求很高。





△铜印纽    方刚供图 

由于费时费工,铜印纽造价非常昂贵,只有当时非富即贵的部分文化人可以消费得起,流落在市面上并不多,堪称精品。

“小小的铜印钮,集雕钮艺术,刻铜艺术,造像艺术,铸造工艺及印章艺术于一身,是铜塑微雕的艺术珍品。”方刚说,随着社会的变革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工艺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

(藏家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