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70、80、90后同框!他们获得抗疫先进个人表彰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 侯天卉 王卫)在江苏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先进个人名单里,有许多70后、80后、90后的身影,在这次疫情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贡献了力量。70后医生李金海,用70余篇日记记录了在武汉83天的抗疫时光;80后护士长田月香,披星戴月为“战友们”做好后勤工作;90后记者熊平平,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他和这个时代的武汉记“疫”。

70后医生的承诺:如果再有疫情,我还会冲锋在前


李金海

2月4日抵达武汉,4月26日返回,整整83天,这是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金海的抗疫时光。出生于1975年的李金海,年少时目睹家乡医疗水平落后的情况,初中时就萌生了学医的想法。“老家在安徽农村,医疗条件比较落后,高考时,所有志愿填报的都是医学院校。”李金海回忆称,1994年,他被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录入,成为一名医学生。毕业后留在部队医院工作,后来又攻读了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转业到江苏省人民医院。

2月4日,李金海随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一起来到武汉,先后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市硚口区体育方舱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在武汉的83天,李金海几乎每天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抗疫的点点滴滴。他说:“83天,写了差不多70多篇,有关于抗疫的想法和体会的,更多的是患者的治疗进展和方案,跟工作日记一样。”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李金海用14篇日记,记录下了救治85岁武汉婆婆的全过程。李金海告诉记者,这位婆婆是他负责的年龄最大的患者,也是情况最危急、救治难度最大的患者之一,他说:“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婆婆病情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我从最初婆婆情况危急时开始记,到她第一次坐起来、脱离呼吸机,再到第一次吃饭,直到出院。”

正是由于李金海的坚守和细心,本次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他被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他说:“这次表彰,体现了国家和省里对我们医护人员的关心和肯定,抗疫期间,我一直踏踏实实,冲锋在第一线,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情,我还是会冲锋在前!”

80后护士长的坚守:我们从未退缩过


田月香(右)

37岁的护士长田月香有着15年党龄,2月9日这天是她的生日。刚好这天,她所在的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动员报名去湖北黄石支援。她找到护理部主任:“请无论如何也要安排我到一线去!”丈夫默默为她准备好一切生活用品,并鼓励说:“你是党员,又是护士长,去前线责无旁贷。你放心去,我会好好照顾老人和儿子。”

2月11日晚上,满载310名江苏省援黄石医疗支援队队员的大巴车车队,经武黄高速由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顺利抵达了黄石。这是田月香第一次到黄石,因为疫情而来,她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刚到黄石,田月香负责在感控组的工作,后来她被调到物资保障组。作为物资保障组的成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为大家做好物资的接收、整理、分发及队员们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下货、审核、然后将接收到的所有物资按照不同的防控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根据不同岗位的感控需求,为医疗队员配备不同的防护用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黄石就是我们的‘战场’,物资就是我们的‘弹药’。这些防护用品直接关系到医疗组队员们的安全,所以我们每一步工作都要仔细再仔细、小心再小心。”物资保障组几乎每天都要从一睁眼忙到晚上10点左右,田月香常常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她认为,只要能为最前方“战友们”做好后勤保障,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对于在这次大会中获得的荣誉,田月香表示自己很惭愧,“其实我们不是所谓的英雄,我们只是一位位普通的医护工作者,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做着我们本就擅长的事情。我们曾经紧张过、害怕过、焦虑过,但却从未退缩过。因为我们身后有着强大的后盾,支撑着我们一步一步地攻下遇到的难关。我收获了这一生最为珍贵的经历,最为珍贵的战友,不经历,不知难。我们从未害怕过困难,并肩作战的日子,总有人用平凡成就着伟大。我用一个谦卑的心,感恩的心,加倍努力地工作,为人民尽职尽责地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90后记者的担当:哪里有新闻现场哪里有我


熊平平

1月28日晚,1991年出生的熊平平主动请缨去武汉采访。第二天,熊平平如愿和其他5位同事一起踏上征程,成为了疫情暴发后江苏第一批直击武汉一线的媒体人。

虽然年纪不大,但熊平平已有多次一线报道经验。2月4日下午,熊平平和同事进入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得到诸多一手资料。后湖街道有17个社区、20万人口,位于汉口老城核心区,人口密集,是一个典型的调查样本。拿到详实资料后,熊平平和同事对该街道疫情数据进行了逐一分析,全面掌握了当时未能被及时收治和隔离人群的具体情况。

通过调查清楚一个典型街道来管窥全局,熊平平用最短时间熟悉了武汉社区防疫的真实状况,了解了社区防疫线上的症结所在,并形成调查结果,及时上报,为防疫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熊平平坦言,这是他最胆战心惊的采访经历之一,在社区询问情况,谁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感染者,因为走在外面的居民,很多是从医院看病回来的,碰上感染者的概率极高,而他当时的防护只有一个口罩。



除了在社区防疫线上“解剖麻雀”外,熊平平也踏遍了武汉的救护防线,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以及多家方舱医院,都有他的足迹。

随着90后们逐渐进入而立之年,他们正拿起接力棒,成为社会中坚。熊平平觉得,90后是否有担当,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熊平平告诉记者,“回武汉去,”这是出发前一晚他内心的想法。“这样想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一名湖北人,老家就在武汉旁,还因为自己是一名新闻记者,这样的时刻,记者就应该去一线记录报道,哪里有新闻现场,哪里就有我。在武汉的日子里,作为一名90后新闻工作者,和很多新闻前辈一起见证和记录了全国人民援助武汉,他们和湖北人民一起努力,战胜了疫情。特别是江苏的2800余名援鄂白衣战士,为抗击新冠疫情付出了非常多,采访他们的抗疫事迹时,也是对我的一次精神洗礼。这次疫情中也有很多同龄人做得非常出色,成为了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我们现代快报先后派出了13名新闻记者去往武汉、黄石,其中就有9名优秀的90后,能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未来,自己唯有更加努力地做好新闻工作,肩负起一名90后的历史责任。”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