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泰州 > 社会 > 正文
【戴南手记】清晨,在兴化北孙村听百姓讲“环境故事”

10月22日清晨,淡淡的秋雾笼罩着兴化市戴南大地。6点30分,我骑车来到北孙村,赶着老百姓吃早饭的时段,听听他们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有什么说法。



“明星保洁员”王德付:20条巷子一天也扫不到一三轮车垃圾


一到村里,就看见一位老人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北边的大路上清扫落叶。他叫王德付,今年72岁。



王德付告诉我,他是个五保户,公家每年发7500元生活费。五年前,村里差个保洁员,他主动“请战”,村干部研究决定让他负责村东片的保洁工作,每年再补助6000元。


王德付说,刚开始做保洁员的时候,他负责清扫20多条巷子、4个厕所。三轮车每天要拉6车以上垃圾到近1.5公里的丁吉村转运场处理。有的人家不自觉,把黄豆秸秆、山芋藤作为垃圾堆在门口,弄上车很费事。那个厕所脏得都不能下脚。


“这近两年经过整治后,大家都自觉多了。每一户都有一个小垃圾桶,村里配备了近200个标准垃圾桶,分类投放,每天有两个人专门清运。加上村里建起了全市第一个垃圾兑换点,有用的纸盒子、酒瓶子、易拉罐还能换香皂、牙膏等日用品,所以垃圾少多了。为垃圾兑换点的事儿,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夏巍没少跑腿。垃圾有了去处,就难怪我20多条巷子一天打扫下来的垃圾还装不满一车子啦!全村7座公厕全部改成水冲式,清扫起来也就顺便了。”“由于我工作认真负责,大伙儿都尊称我是‘明星保洁员’,还上过电视报纸呢!”王德付说这话时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84岁徐银珍奶奶:我们现在又能上河边洗菜淘米了


在碧波荡漾的村北小河的水码头上,一位老奶奶正在清洗一条近1公斤重的鲢鱼。她叫徐银珍,今年84岁。老人家耳朵不好使,她大声对我说:“我打嫁到这里就习惯上河边洗菜、淘米。可前几年河里的水像酱油汤,谁还敢把东西拿到河边上来洗?现在干部把河里弄得清清爽爽,早上码头上的水照得见人脸,我们就放心洗了。”



“不但清淤了,而且每天都有人打捞漂浮物,什么事情都要有个管理制度。”正在河岸边剥红豆的70岁的唐太来接过了话茬儿。


72岁的吉步来:有个好环境,人就能长寿


7点不到,几位老人正坐在门前的台阶上边吃早饭边聊天,一位老人捧着粥碗头上直冒热气,得知他叫吉步来,今年72岁。当过记者的我发现这一“细节”与他逗趣:“老人家,一大早就做活计啊!”“啊哈,刚刚从村里公园里散步回来,热身子加热粥就淌汗了!”


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说村里的事儿“村里的大队部原先在大庙旁的几间房子里。去年建了个新大队部,我们去办事还有茶喝。”


新“大队部”前面建起了足有4亩半地农民休闲广场,里边有花有草,还有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一位老大爷补充道:“这里过去是村民集中堆草的地方,在整治人居环境中,还原了土地得到利用。村西边还建一个3亩多地的休闲广场呐!原来也是一块废地。”“有个好环境,人就能长寿。”吉步来抢着说。



通往广场的路边,有一块“贵宾区”,地下铺的是绿色地毯,旁边是两张长条椅子。捧着早饭碗的53岁的王六小告诉我,这是专供老人们乘凉、晒太阳的地方。前面就是一个古色古香的“百姓大舞台”,“今年以来已经演了好几场了,热闹得很。”


村党总支书记唐加宏告诉我,北孙原来是个家禽养殖村,环境污染严重,老百姓反映强烈。近几年来,在市镇两级领导的支持下,村党组织“一班人”目标同向,工作同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老百姓说的新“大队部”就是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公里长的孙沙河是我们村的“母亲河”。两年前,在市有关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整治迁移了靠近河边的养殖场。对这条河进行了全面清淤,同时还对15条合计5公里长的生产河进行了全面清淤疏浚。对村里所有的巷道、河道全部落实了长效管护责任制。“整治是手段,管理是关键,长效是根本,老百姓满意才是标准。”唐加宏如是说。


夏巍认为,人居环境整治就是要“讲老百姓的故事”,让老百姓养成文明习惯,让他们得到实惠,比如你要他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你就要配备足够的垃圾桶;第二就是要有一批认真负责的人做这项工作。比如村里负责垃圾清运的吉加强夫妇每天按时清运从不过夜。(袁开建)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编辑:王婧

审核:尹有文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