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幸福宿迁 圆梦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宿豫专场:实施三大战略,宿豫小康建设跑出“加速度”

    23日上午9点30分,“幸福宿迁 圆梦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宿豫专场正式举办,宿豫区委书记、宿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海红走进新闻发布厅讲述宿豫的小康故事。 

    宿豫是宿迁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3月撤县建区,面积68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9.86万人,常住人口45.46万人,现辖10个乡镇、3个街道;同时拥有宿迁高新区、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和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宿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发展载体。

    近年来,宿豫区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构建“1+3+3”工作体系,即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施工业强区、电商名城、幸福家园三大战略,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污染防治、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加快决战决胜,着力补短强弱,小康建设跑出“加速度”,“强富美高”新实践得以全面展开、深入推进、集成展现。

    刘海红介绍说,宿豫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97%、高于全市平均,人均GDP达到69464元、全市领先,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提前完成44个经济薄弱村、5.4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GDP,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1.64:1,农房改善获省级绩效考评第一名,荣获全省“人民生活高质量”争先进位单项奖;空气优良天数提升到74.6%,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75%,10个乡镇(街道)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文明城市建设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省22个“县改区”第一,全区涌现出19位中国好人、28位江苏好人、3位省道德模范。

    刘海红表示,近年来,宿豫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持续转变发展方式,培强发展动能,切实以经济发展高质量助推小康建设高水平。充分发挥载体多元优势,构建以宿迁高新区为核心的“一区多园”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各园区转型升级。坚持“技术驱动+龙头带动+服务推动”,构建以新材料产业为主,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产业为辅的“1+N”产业体系,2019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超过190亿元、620亿元,占到全市总量的49.7%、41.7%。

    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实施“521”工程等,着力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近三年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逸达新材料计划投资达到260亿元;培育国内行业龙头企业13家,全市工业50强企业14家;建成三大科技综合体,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瞪羚企业6家、苏北领先;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省级科学技术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位居全市前列;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服务特色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在全市率先实现零突破;企业上市今年实现“保二争三”目标,新亚强硅化学成为全市首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着力解决“城强乡弱”局面。结合新一轮镇村布局优化,坚持“城镇村联动”,按照做优城区、做强镇区、做美新型农村社区要求,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来龙、大兴两个重点镇为支撑,新庄、仰化、关庙三个特色镇为纽带、一般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节点的“1+2+3+N”城镇体系。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牵引工程,推进现代农园拓展区、幸福大道环线、六塘河生态富民廊道建设,构建“一核三带一廊”乡村振兴架构,统筹推进优居、强村、兴产、富民,形成幸福大道内环示范、中环成片、外环启动格局,已启动建设农房改善项目39个,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农房改善示范项目8个,仰化涧河新型农村社区得到省委娄书记点赞;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强村占比达70%;生态高效农业占比45.7%,培育万亩特色产业园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

    坚持把“民生小事”作为“头等大事”,加快推进一批群众关切、期盼的民生工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探索实施精准脱贫“3212(3即落实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政策,2即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低收入户工资性、经营性收入,1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即推进优居强村兴产富民和扶贫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89个;探索完善“支出型贫困”预警和综合帮扶等机制,推行“致富码”红黄绿三色管理,实现从抓脱贫向防返贫、从解决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延伸;探索建立精准扶贫标准化体系,获批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

    新建城区学校12所,完成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合作办学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保持全市前列;宿迁市中医院创成三级甲等中医院,来龙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成投用,9家乡镇医院创成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形成宿迁市中医院为龙头、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为枢纽、乡镇街道医院为支撑、村卫生室为网格的医疗服务体系;完成精品示范街、农贸市场、公厕等镇村建设“1+10”工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杨亦文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