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上甘岭战役背后的“传奇炮兵”:发炮口令至今没忘



现代快报讯(记者 宋经纬 王曦 文/摄)即便嗓子有伤,但依然歌声嘹亮;即便听力有限,对过去却滔滔不绝……近日,江苏省电影局指导,江苏省电影创作中心主办,现代快报+承办,中国电影资料馆特别支持的“英雄之战!热血重温!新中国第一部抗美援朝电影《上甘岭》4K修复专场放映”活动在南京成功举办。放映前,一段抗美援朝老兵潘长安的视频感动了全场。潘长安有什么样的故事?现代快报记者这就为你揭秘。

骑大马、坐闷罐车、跨鸭绿江,18岁偷偷参军

1933年出生的潘长安,如今已87岁,回忆从军之路,潘老觉得这是巧合也是命中注定。



△老兵潘长安

“1951年我在南京浦口当学徒,学弹棉花,有一天,村里来了个指导员号召爱国青年参军入伍。”热血青年潘长安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为了不被家里人发现,当晚他就睡在了邻居家,第二天佛晓出发,骑着大马到六合县报到。稍作停留后,他紧接着又去了仪征,坐船到镇江,再坐火车到浙江,几经周转,潘长安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的“大练兵”。



△旧照

爬山、钻山洞、练腿力,从早练到晚,潘长安说,那时候在训练营并不觉得苦,一想到能为祖国做贡献,心情很激动。“到了1952年夏天的时候,突然给大家发棉袄,我们还奇怪,为啥天还不冷就发棉衣,后来才知道是要去战场了。”从浙江出发,潘长安跟着同伴坐了几天几夜的闷罐车到了东北,1952年下半年,所有新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正式加入战斗。

每放出一发炮弹,都伴随着生命危险

抗美援朝中,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战役——上甘岭战役,举世闻名。其战斗激烈程度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有些山头被炮火削低了两米,高地土石被炸松,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记得战友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炮兵真厉害啊!”潘长安骄傲地说,他就是一名炮兵,在战役中,炮兵很是英勇,配合步兵,顽强抗敌。“四发急速射!”潘长安清晰地记得当时发炮的口令,他说,每一发炮弹放出都要十分小心,炮头和炮尾都不能碰,一片树叶飘上去都有可能引发爆炸。



△旧照

“有时候为了抓紧作战时机,战士们用身体扛着武器上山战斗,迫击炮的底座足有几十斤,就这么硬扛着上去,那时候不知道累,更不知道苦,一心只想把阵地夺回,战斗热情特别高涨。”潘长安激动地说。

不畏艰险的英勇精神,成了潘家家风

“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潘长安反复提到这句话。在上甘岭战场上,还有一段经历让潘长安今生难忘。

一天夜里,潘长安在一个小山头与战友换防,不料被敌军发现,随即而来的是飞机的疯狂轰炸,结果用来躲避的坑道进出口被毁,十几个战士被埋在坑道里。“当时仅剩一部电话没有炸坏,我们迅速和团部联系,团部火速派两个工兵连,挖了两三个小时才把大家解救出去,九死一生。”直到今天,潘长安的腿上还留着当时留下的伤疤。



△郑州炮校合影(一排左二为潘长安)

这场战役正是凭借中华儿女英勇顽强、舍身忘死的革命精神,顽强的意志力,对祖国的赤忱之心,才最终取得胜利。1955年归国后,潘长安被选派去中国人民解放军郑州炮校深造,1958年和1959年两次参加国庆阅兵仪式,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旧照和纪念章

“父亲从小教导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要感恩现在的生活,我们一家四个孩子,做事都十分有规矩,严于律己,因为我们有一位英雄的爸爸。”潘长安女儿潘红杰说,不畏艰险的英勇精神,也成了潘家家风,一代代传承不息。

【人物名片】

潘长安,1933年12月生,江苏南京六合人。1951年3月入伍;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参加朝鲜中线上甘岭战役;1954年任付炮长;1955年凯旋归国,选派中国人民解放军郑州炮校深造;1958年和1959年两次参加国庆阅兵仪式,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1960年7月任排长;1960年10月任付连长;1964年光荣转业。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