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南京出台专项规划,保护165处红色资源

现代快报讯 (见习记者 杨晓冬)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丰富、特征鲜明,但在城市快速建设进程中,部分红色文化资源未纳入现有保护体系,需要进行系统保护。10月27日,南京市规划资源局对《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进一步解读,该规划构建了“三区、两线、十三片”空间格局、形成了“四级四类”保护体系,有效保护南京现有红色资源。



涵盖1921年-1949年,本次规划新增103处保护对象

本次规划对象为南京市域范围内、经中共南京党史部门确认的、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事迹内涵的红色文化资源,时间跨度涵盖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依据,在165处红色资源中,除已纳入南京名城保护名录的62处外,本次规划新增各级保护对象103处。该规划已于2019年9月获市政府批复,以本规划为重要依据的《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立法工作与程序已完成,并于2021年7月1日起已正式施行。

目前,按照规划,新建市党史设施项目已建成开放;江北红色广场(含王荷波纪念展厅)项目按规划选址建议建成开放;下关滨江公园及片区内红色文化要素不断丰富;雨花台烈士陵园周边设施(雨花剧场)改造完成,成为南京首个浸没剧场,打造全国红色剧目汇演基地。



多元素结合,增强南京红色文化“生命力”

该专项规划提出了两大保护利用目标:积极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以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总统府等代表性的红色资源为主要载体,形成全国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突出彰显“胜利之城”标志地特色,形成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游览地,促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依托“全面保护、应保尽保”“多元利用、系统整合”两大保护利用策略,把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所依托的区域和环境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本体、景观和周边环境,保护红色资源脉络及各资源之间的联系。

在完善现有基本功能上,鼓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利改善相结合,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与周边城市功能的有机整合,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周边交通、景观等各空间要素融合与协调,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红色基因的现代传承、促进红色文化永续利用。



连点、串线、构面,形成“三区、两线、十三片”空间格局

该规划构思四大主要内容,包括:摸清红色家底,建立资源信息库,全面调查分析;分段历史研究,事件关联比较,统一价值认知;整合资源,分层次构建保护利用空间格局;聚焦建党百年节点,夯实近期实施内容。

通过现状调查和史料整理,系统梳理了红色文化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南京红色文化的特色和价值。通过国内其它城市比较,该规划将南京红色文化价值凝练为:南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天翻地覆”胜利的标志地,是“雨花英烈精神”的形成地,是开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



同时,依据南京红色革命脉络、山川形胜本底条件及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特点,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利用道路和水系,串联整合沿线各类资源、开敞空间等要素,连点、串线、构面,该规划在市域形成了“三区、两线、十三片”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空间格局。

其中,“三区”指市域北部的竹镇-金牛湖、中部的主城和南部的横山-淳溪三个红色文化集聚区,“两线”为东、西两条区域联络线,“十三片”为雨花英烈片、长江路迎接解放片、两浦铁路工人革命斗争片等13个主题片。



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四级四类”保护体系

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三级五类保护要求为保护基础,考虑到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其蕴含的红色精神价值往往重于物质空间实体价值,且南京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中近一半实体已灭失或无实体资源,该规划创新形成了红色文化资源四级保护体系。 

“四级”保护控制体系即:不可移动文物和综合价值在80分以上的资源进行指定保护;60-80分之间的资源进行登录保护;60分以下而实体尚存的资源进行规划控制;60分以下实体已灭失的资源以及新建的纪念馆、广场等,对其蕴含的红色精神进行保护性展示。 

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态特征,该规划形成了“3”类物质资源、“1”类非物质资源共四类保护利用要求,其中:物质资源按建筑群、革命遗址遗迹、纪念性设施建筑三类分别提出保护利用措施,对应展陈场馆、遗址公园、纪念陵园等多元利用方式;非物质文化对应提出了保护与弘扬传播措施。 

(图片来自南京规划资源局微信 编辑 李蔚蔚)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